围绕“三个转变”浅谈固定资产 投资效益审计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即以项目投资活动为主线,注重建设管理和投资效益评价,揭示在投资领域存在的带有倾向性和普遍性的问题,并且分析深层次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审计意见或建议,提高建设项目的项目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要实现传统投资审计向投资效益审计的转型升级,投资审计工作就不能再是单纯的以工程造价核减了多少万元,为财政节约了多少资金为目的,必须要大力推进“三个转变”,全面提高投资审计的层次和水平,以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推进投资审计转型和全面发展。
一是理清思路,减量提质,实现数量规模审计向质量效益审计转变,促进加强政府投资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避免或减少损失浪费和重复建设。要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确保质量的原则,统筹制定年度投资审计项目计划,增强投资审计工作计划的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改变过去“凡投必审”的习惯做法,将投资审计重点转向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重大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促进相关单位履职尽责和项目顺利完成、避免或减少损失浪费、提高政府投资绩效。要以更高的质量、更高的标准、更大的成效,服务于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推动深化改革、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高政府投资绩效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实现从数量规模审计向质量效益审计的转变。
二是推行“多维度”监督,拓展审计深度,实现投资审计从单一工程造价审计向全面投资审计转变,将审计视野从单纯造价审核拓展到项目建设管理全过程。要改变原本以工程造价审减为重心的投资审计惯例,综合运用多种投资审计方式,紧紧围绕项目立项审批、征地拆迁、工程招投标、概算调整、合同签订、设备材料采购、资金管理使用、竣工决算、工程质量管理全过程和投资绩效等重点环节展开审计监督,揭露项目实际工期普遍超合同工期、工程现场管理粗放增加工程造价、签证不规范、多计工程造价、部分项目结算价超合同价、勘探设计深度不够造成投资增加影响投资效益等项目管理、项目质量和投资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审计发现的违纪违法、损失浪费等问题,及时移送违法违纪案件线索,促进解决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工程领域反腐倡廉建设。看待审计发现的问题要善于从“点”拓展到“线”和“面”,更要以工程项目为载体,跳出项目看投资审计,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重点关注投资项目规划布局以及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等情况,推动国家宏观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督促落实项目投资和建设管理主体责任,促进提高投资绩效。
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注重审计机制创新,实现投资审计从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投资审计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核心要素是人和制度的现代化,要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以科技强审推进投资审计的新发展。审计人员借助地理信息技术、苗木智能识别APP、人工智能(AI)、建筑信息化模型(BIM)、专用检测设备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审计,进一步提升审计效能和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从审计技术的改进上缓解审计资源不足与审计任务越加繁重的矛盾冲突。同时,还要创新审计机制,全面构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绩效审计监管服务体系,对政府重点领域项目和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建设项目采取“专项审计调查+跟踪审计”的审计手段,从建设前期就跟踪介入,做好“事前、事中、事后”三个主要环节的审计监督,有效防范建设过程中出现违规操作、管理不规范、手续不完善等情况,更好的降低工程造价,避免损失浪费,提高建设项目的项目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要落实投资审计“三个转变”拓展广度和深度的要求,实现传统投资审计向投资效益审计的转型升级,就必须得借助信息化等新技术、新手段,并且创新审计理念和技术方法,将投资审计的新实践与当前工程建设新技术、现代信息化技术等深度融合,提高投资审计的效率和效果,不断推进传统投资审计向现代投资审计转变。
在新的历史条件、新的要求下,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必须向效益审计转型升级,而要实现投资审计的转型发展,就要强力推进“三个转变”。一方面,要准确把握“三个转变”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义,激发出强烈的主观能动性,并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中央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并落实在具体的投资审计实践中。另一方面,要健全完善制度、按照制度规定行使权力,厘清审计监督与建设管理职责,纠正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审代结”、“代办结算”的“惯例”,同时探索符合新形势、新要求的投资效益审计工作方法模式,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及时研究解决转型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供稿人:威远县审计局 江勇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